在生物医疗领域,稿件的作者署名和顺序调整是一个颇具敏感性的问题。稍有不慎,可能导致期刊对论文真实性的质疑,甚至被怀疑存在学术不端的风险!近期,一篇发表在权威期刊的论文就因为“未经允许变更作者信息,且未提供合理解释”而遭遇撤稿,教训深刻。
在论文投稿过程中,可能会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导致需要变更作者信息,情况包括:
- 学生在投稿前未与导师充分讨论,提交后需删除或调整作者顺序;
- 某位作者因个人原因选择不再参与合作;
- 在返修阶段,需要新增实验数据或图表,新增贡献者出现。
面对这种情况,如何处理呢?什么情况下可以变更作者,哪些雷区需要避免呢?
01 返修阶段能改吗?
可以。在论文仍处于修改阶段且未正式发表时,变更作者相对容易。但需注意以下几点:
- 查看期刊规定:投稿须知会说明返修阶段是否允许更改作者信息,并且需要提供充分的理由,证明新增作者对论文的实际贡献,由编辑审核并批准。
- 取得所有作者的书面同意:需要所有原始作者的书面同意(如电子邮件或信函),如调整作者,务必确认相关作者知晓并同意,避免产生争议。
-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变化要谨慎:这类变更涉及到期刊对作者诚信的评估,随意更动可能影响论文的评审及接受。
- 作者署名顺序需认真调整:新增作者通常按顺序排后,避免随意调整,变更时需与所有作者沟通一致,减少后期矛盾的可能。
02 稿件接收/录用后能改吗?
难度相对较大,除非特别必要。在这种情况下,建议尽量避免变更。
- 通讯作者可尝试通过邮件向编辑申请,但仅在特殊情况下,编辑会考虑变更请求。
- 在编辑考虑请求期间,稿件的出版会暂停。
03 稿件上线见刊后能改吗?
基本上不可能。除非在Proof阶段,若出版部门错误记录了作者信息,可以通过邮件反馈,核实后进行修改。
如果论文已正式发表,任何经编辑批准的变更都需发布勘误(Corrigendum)。
变更作者不仅会增加期刊和出版社的工作量,还可能给人留下不够严谨、负责的印象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建议在投稿前一次性确认好作者信息,减少反复修改。如确实需要调整,也务必先了解清楚期刊规定,按流程处理,谨慎对待,以免影响论文的发表。
关注尊龙凯时,提供的学术支持和资源,助力您的科研之路更加顺利,获取更多写作和投稿资料,尽在“一站式学术支持平台”。
关于尊龙凯时,我们致力于为生物医疗领域的科研者提供专业的论文润色、学术翻译及期刊出版支持服务,所有润色工作由前100大学的资深编辑完成,确保服务质量,助您轻松应对学术挑战。
授权转载:请在尊龙凯时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“转载”获取联系方式。